乾隆八年高温有多少度
在这个世界上,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,经常会有一些无端的灾害发生。如今虽然有高科技助力,但是依然难以摆脱大自然所带来的威胁,还应当以一颗敬畏的心来对待自然。对于我们来说,季节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,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。就比如说穿衣、耕作、饮食等等,一年365天,春夏秋冬都会扮演着各自的角色,给地球带来不一样的景色。
虽然科技力量极大地降低了季节带来的影响,但是,一些极端气候的影响却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损失。在今天,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,世界各地出现极端气候的频率越来越高,无数人因此流离失所。
放眼古今内外,极端气候不时就会出现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,我们所要讲述的事情就是一例发生在中国历史中的极端天气。它发生在清朝乾隆8年,号称中国的“最热夏天”。那么,乾隆8年的夏天究竟热到了怎样的程度?为什么说它是中国“最热夏天”?
虽然古代中国没有现代的高科技仪器,但是,古人依然凭借着自己的智慧,创造出了二十四节气,以此来指导百姓生活耕种。按照二十四节气的说法,中国的夏季,从5月的立夏开始,到8月立秋结束,期间持续3个月左右。
在公元1743年,也就是乾隆统治的第8年,那一年的夏天高温持续不断,热浪席卷了半个中国,光京城就有上万人因这炎热的天气而死亡。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,当时的华北平原遭遇了千年难得一见的高温天气,最高温度高达44.4摄氏度,成为中国华北平原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度,其记录至今未被打破。
关于公元1743年的酷夏,许多地方志都对其进行了记载,从这些记载中,人们可一窥当时的炎热高温。《浮山县志》中这样记载:自5月起,山西的浮山县遭遇高温,很多行人因此死亡,北京城内的高温更加严重,一些在京城做生意的浮山县人因无法承受高温而去世。
《续天津县志》、《青城县志》也有相似的记载。《续天津县志》上写道:从那一年5月开始,天津的气候变得十分炎热,土块、石头和屋顶的瓦片因高温失水而焦裂,不少人因高温而死。在《青城县志》的记载中,山东青城县因夏日高温,遭遇了严重干旱。青城县方圆千里的范围内,干旱肆虐,室内家具发热,让人难以容忍,无数树木因缺水而死。到了6月,许多百姓从天津等地,逃亡至此,许多人因高温,死在路上。
此外,在官方正史《清实录》也记载了此事。和其他古代帝王一样,清朝乾隆皇帝将这次极端天气,归咎到了自己身上,公开宣布了“罪己诏”,并下达了一系列赈灾策略,起到了一定作用。
根据现代气象专家张德二的分析研究,在乾隆8年,中国多地连续5日的温度均超过了40摄氏度,最高温度可达44.4摄氏度。关于这次极端天气的产生,张德二认为是以下原因所致。
这次持续高温的直接原因是暖高压持续停留在华北地区,它的深层原因则是公元1743年处于小冰河温度回暖期,再加上太阳活动和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场的影响,共同造就了这场千年一遇的极端高温。
这场极端高温的影响,并没有随着高温天气的结束而结束。由于持续的高温天气,使得中国多地发生了严重的旱灾,庄稼作物难以存活,百姓颗粒无收。粮食匮乏,让无数百姓难以维持生计,只好选择成为流民,涌向京城。京城一时人满为患,乾隆皇帝为安置这些难民,可谓是费尽了心思。
纵观乾隆8年的这场高温,不难发现,人类在自然力量的面前,是何其渺小无力。相比于古代,今天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飞跃的发展,但是,在应对极端天气这方面,人类依然显得很无助,只能做到尽可能地减少损失。
由于人类的频繁活动,使得全球气候开始变暖,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气候上的变化。近些年来,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频发,无数人因此流离失所,并造成了数以亿计的财产损失。面对自然力量,人类依然力有不足,因此,在发展科技的同时,人类必须要保护环境,保护地区,尽可能地维护生态环境。只有这样,人类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。